服務(wù)熱線
177-5061-9273
零陵香(Lysimachia foenum-graecum Hance)是報春花科珍珠菜屬植物,又名靈香草、香草、排草和佩蘭,在我國主產(chǎn)于四川、湖北、云南、貴州、廣東和廣西等省區(qū)。
中文名:零陵香
Name:Lysimachia foenum-graecum Hance
別名:靈香草、尖葉子、驅(qū)蛔蟲草、鬧蟲草(云南)
科:報春花科
Family:Primulaceae
屬:珍珠菜屬
別名:熏草(《山海經(jīng)》),燕草(《南越志》),蕙草(《別錄》),香草(《開寶本草》),鈴鈴香、鈴子香(《夢溪筆談》),黃零草(《庚辛玉冊》),熏香(《本草求真》),陵草(《中藥材手冊》)。
性味:辛甘,溫。
歸經(jīng):入足太陰、陽明經(jīng)。
入藥部位:為報春花科植物靈香草的帶根全草。
形態(tài)特征:干燥全草,多扭曲不直,呈灰綠至紫棕綠色。表面有縱走線紋及3條棱翹,一側(cè)常生有須狀不定根。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三角形,類黃白色。葉互生,有長柄,葉片卵形多皺折,基部楔形具翼,羽狀網(wǎng)脈顯著,類紙質(zhì)。有時于葉腋處帶有球形蒴果,類白色,果柄細長,長達3.5厘米,萼宿存,果皮薄,內(nèi)藏多數(shù)細小的棕黑色種子,呈立體三角形。根須狀,棕黑色。氣芳香濃郁,味微苦。以莖葉嫩細、灰綠色、干燥、香氣濃、無泥沙者為佳。
《綱目》:“熏草芳馨,其氣辛散上達,故心腹惡氣、齒痛、鼻塞皆用之,脾胃喜芳香,芳香可以養(yǎng)鼻是也。多服作喘,為能耗散真氣也。”其香味,有一絲絲的辛涼,很淡,聞起來有點苦,有點像茶的香味,香氣清新自然。
零陵香之名始載于《嘉佑本草》,即《名醫(yī)別錄》之薰草。宋《圖經(jīng)本草》載:"零陵香,今湖、嶺諸州皆有之,多生下濕地。葉如麻,兩兩相對,莖方氣如蘼蕪,常以七月中旬開花,至香,古所謂熏草也,或云,薰草亦此也"。在中國古代零陵香很早就被當作香料使用了,它的香味充滿了回憶味道,聞起來就好像置身于艷陽天下的花香田野。經(jīng)過專家研究,會具有這種感受是因為零陵香萃取液中包含了大量的香豆素,正是這種成分賦予了許多香料植物的奇妙香味,聞后頓感輕松。這種香味使人的中央神經(jīng)系統(tǒng)放松,緩解緊張的肌肉——不管是面部的還是背部的,它還可以用來按摩腳部、腿部和腹部。很多人喜歡零陵香,是因為它能輔助人們把負面情緒調(diào)整為平靜的狀態(tài),帶著微笑沉浸在這神秘的香氛之中。但是很少人知道零陵香還是許多中藥配方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零陵香的配伍
①治傷寒,除熱,止下利:蕙草二兩,黃連四兩,當歸二兩。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得二升,適寒溫,飲五合,日三。忌豬肉、冷水等物。(《范汪方》蕙草湯)
②治傷寒狐惑食肛者:蕙草、黃連各四兩。細切,以白酸漿一斗,漬一宿,煮取一升,分三服。(《小品方》)
③治五色諸痢:零陵香草(去根,以鹽、酒浸半月,炒干),每兩入廣木香一錢半,為末。里急腹痛者,用冷水服一錢半,通了三、四次,用熱米飲服一錢半,止痢。只忌生梨一味。(《瀕湖集簡方》返魂丹)
④治夢失精:熏草,人參、干地黃、白術(shù)、芍藥各三兩,茯神、桂心、甘草(炙)各二兩,大棗十二枚(擘)。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為二服,每服如人行四、五里。一方又有茯苓三兩。忌桃、李、雀肉、大酢、海藻、菘菜、生蔥。(《小品方》熏草湯)
⑤治牙疼:零陵香(凈洗,軟火炙燥),蓽撥(洗,銼碎,火杴上炒燥)。上二味等分為末,先以炭一塊為細末,揩痛處,連牙床并揩凈,以藥擦痛處,老人風(fēng)蚛牙疼,小兒疳牙走馬疳等,悉治之。(《百一選方》立效散)
⑥治頭風(fēng)白屑:零陵香、白芷等分。水煎汁,入雞子白攪勻,敷數(shù)十次,終身不生。(《圣惠方》)
⑦治頭風(fēng)旋運,痰逆惡心,懶食:真零陵香、藿香葉、莎草根(炒)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下,日三服。(《本事方》)
⑧治小兒頭熱,鼻塞不通:羊髓三兩,熏草一兩(銼)。上藥,于銚子中,慢火上熬成膏,去滓,入瓷器內(nèi)貯之,日三、四上,以膏摩背。(《圣惠方》)
零陵香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摻或煎水含漱。
零陵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風(fēng)寒,辟穢濁。
主治:治傷寒、感冒頭痛,胸腹脹滿,下利,遺精,鼻塞,牙痛。
零陵香的禁忌
①《海藥本草》:“得升麻、細辛善。不宜多服,令人氣喘?!?/p>
②《開寶本草》:“得酒良?!?/p>
1、零陵香提取物及其組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零陵香(Lysimachia foenum-graecum Hance)是一種生長在中國廣西和云南的草本植物,主要被用作香料、殺蟲劑和藥用植物,干燥的地上部分傳統(tǒng)上被用于治療風(fēng)濕病、頭痛、牙痛和消化系統(tǒng)疾病。前人對零陵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化學(xué)性質(zhì)的研究上。其主要成分為9、12-十八碳二烯酸(9,12-Octadecadienoic acid)、十八碳酸(heptadecanoic acid)和葉綠醇(phytol)。然而,目前還沒有關(guān)于這一物種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可用信息。結(jié)果表明,各提取物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活性。四種方法測定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清除活性依次為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甲醇部位>水部位。該順序與各部位的總酚和總黃酮含量相似。零陵香提取物可能是一種有價值的抗氧化天然來源,在保健醫(yī)藥和食品工業(yè)中都有應(yīng)用價值。但其提取物中負責(zé)抗氧化活性的成分目前還不清楚,對其提取物中的成分,特別是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組分的分離鑒定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此外,在其可能的應(yīng)用之前,需要在實驗嚙齒類動物模型中徹底研究其體內(nèi)安全性。
2、零陵香銀納米粒子的綠色合成、穩(wěn)定性及抑菌活性研究
以零陵香提取物(LHE)為原料合成納米銀(AgNPs)。本研究采用去離子水提取中草藥零陵香(Lysimachia foenumgraecum Hance),首次成功將零陵香提取物作為還原劑和穩(wěn)定劑用于綠色合成AgNPs。本研究中使用的LHE濃度范圍為0.003 ~ 1.0 wt%。經(jīng)LHE還原和穩(wěn)定的AgNPs的水溶膠溶液由于空間穩(wěn)定效應(yīng)表現(xiàn)出長期的穩(wěn)定性。這可以通過zeta電位測量得到證實,其值約為0 mV,表明LHE合成的AgNPs膠體溶液具有空間穩(wěn)定性。此外,獲得的AgNPs膠體溶液對革蘭氏陽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優(yōu)于氯霉素(陽性對照)。LHE為0.003 wt%的AgNPs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徑為19.08±0.67 mm;這比氯霉素要好。
3、從零陵香中提取的兩個三萜類化合物
從零陵香植株的地上部分分離得到一種新的齊墩果型三萜皂苷,命名為lysimachiagenoside A(1)和已知的21-O-angeloylbarringtogenol C (2), 21-O-angeloylbarringtogenol C是一種新的天然產(chǎn)物。通過1D-NMR和2D-NMR技術(shù)鑒定了這些結(jié)構(gòu),包括1HZ1H COSY、HMQC、HMBC、TOCSY和ROESY實驗以及化學(xué)方法。
4、從零陵香中提取的兩個新三萜類化合物
從零陵香地上部分離得到兩種新的齊墩果型三萜皂苷,即lysimachiagenote C(1)和lysimachiagenote D(2)。采用1D和2D NMR技術(shù)對其結(jié)構(gòu)進行了表征,包括1H-1H COSY、HMQC、HMBC、TOCSY和ROESY實驗以及化學(xué)方法。
5、從零陵香中提取的兩個新三萜類化合物
從零陵香植株的地上部分離得到兩種新的齊墩果型三萜皂苷,分別為lysimachiagenote E(1)和lysimachiagenote F(2)。采用1D和2D NMR技術(shù)對其結(jié)構(gòu)進行了表征,包括1h - 1h COSY、HMQC、HMBC、TOCSY、ROESY等實驗和化學(xué)方法。
6、零陵香中五種新的三萜苷類化合物及其對花生四烯酸代謝酶的影響
從零陵香的地上部分離得到5個新的齊墩果型三萜皂苷,分別為Foenumosides A(1)、B(2)、C(3)、D(4)和E(5)。利用核磁共振1D和2D技術(shù)對其進行了結(jié)構(gòu)鑒定,包括H-H COSY、HMQC、HMBC、HMQC- TOCSY、ROESY實驗和化學(xué)方法。我們研究了1-5對大鼠和人多形核白細胞的細胞毒性,以及5對花生四烯酸代謝酶的影響。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均表現(xiàn)出較高的毒性,其中化合物5顯著降低了大鼠腹腔白細胞白三烯B4 (LTB4)的生成,IC50值為74 μM,且對人彈性蛋白酶無抑制作用。在100 μM條件化合物5可抑制環(huán)氧化酶-1(COX-1)和 12-脂氧合酶(12-LOX)的活性下,能使12-HHTrE和12-HETE的產(chǎn)量分別降低14%和50%。
7、以減少脂肪生成和調(diào)節(jié)脂質(zhì)代謝為特征的零陵香的抗肥胖作用
零陵香被認為是具有抗炎作用的東方藥物。零陵香提取物(LFE)的抗肥胖作用是我們在篩選抗脂肪生成天然產(chǎn)物提取物庫時首次發(fā)現(xiàn)的。為了描述其抗肥胖作用并評估其作為一種抗肥胖藥物的潛力,我們在體內(nèi)和體外進行了各種與肥胖相關(guān)的實驗。在成脂實驗中,LFE抑制3T3-L1前脂肪細胞的分化呈劑量依賴性,IC50為2.5μg/ml。此外,LFE可抑制脂肪生成基因的表達,而在體外10μg/ml和體內(nèi)100 mg/kg/d時可增加脂肪分解基因的表達。LFE的抗肥胖和抗脂肪作用可能是通過抑制PPARγ和C/EBPα的表達,以及抑制PPARγ的活性來介導(dǎo)的。此外,LFE以AMPK依賴的方式刺激脂肪酸氧化。在高脂飲食(HFD)誘導(dǎo)的肥胖小鼠(n = 8/組)中,口服LFE 30、100和300 mg/kg/d顯著降低了所有劑量試驗小鼠的總體重增加。在空白對照組和LFE處理的HFD小鼠之間沒有觀察到食物攝入量的差異。LFE處理的HFD小鼠腹腔皮下、附睪和腎周白色脂肪組織的重量顯著降低,且呈劑量依賴性。LFE的治療也大大改善了血清中與肥胖相關(guān)的生物標志物水平,如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脂肪細胞因子瘦素、脂聯(lián)素和抵抗素。上述結(jié)果表明,LFE在體內(nèi)外對脂肪生成和脂質(zhì)代謝具有一定的抗肥胖作用,為LFE作為抗肥胖藥物的發(fā)展提供了可能性。
雖然零陵香被用作治療多種疾病的東方草藥,但對肥胖和代謝性疾病的療效尚不清楚。在本報告中,我們研究了LFE的抗肥胖作用,發(fā)現(xiàn)LFE能有效地阻斷3T3L1脂肪細胞的成脂和脂肪生成,促進培養(yǎng)的不同組織類型細胞的脂質(zhì)分解代謝,抑制HFD誘導(dǎo)的肥胖小鼠模型體和脂肪組織的增重。
LFE是在高通量篩選具有抗脂肪作用的天然產(chǎn)物提取物時首次被發(fā)現(xiàn)的。各種脂肪生成相關(guān)基因表達的降低進一步證實了這一作用(圖1D)。有趣的是,LFE抑制了分化脂肪細胞中PPARγ和C/ epp α的表達(圖1C),抑制了成熟脂肪細胞的生成(圖2A),以及LFE處理的HFD小鼠獲得的附睪WATs(圖5F)。此外,LFE有效地阻斷了羅格列酮(rosiglitazone)誘導(dǎo)的PPARγ的激活(圖2B)。與這些結(jié)果一致的是,在LFE處理的脂肪細胞中PPARγ靶基因aP2和脂聯(lián)素的表達也顯著降低(圖1D)。PPARγ和C/EBPα是肥胖形成和脂肪形成過程中最重要的轉(zhuǎn)錄因子。PPARγ的異位表達足以誘導(dǎo)C/EBPα,實現(xiàn)前脂肪細胞向成熟脂肪細胞的分化。雖然C/EBPα最初的誘導(dǎo)依賴于PPARγ,但C/EBPα反過來又被認為能增強PPARγ和許多脂肪細胞分化和脂肪生成所需的特定基因的表達。這種PPARγ和C/EBPα之間的正反饋回路被認為是維持脂肪細胞終末分化狀態(tài)所必需的??紤]到這些因素的重要性,LFE在體內(nèi)外可能主要通過抑制PPARγ和C/EBPα來發(fā)揮其抗脂肪和抗脂肪作用。
我們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體外和體內(nèi),LFE處理可激活A(yù)MPK和AMPK依賴的脂肪酸氧化(圖4和5G)。作為葡萄糖和脂質(zhì)代謝的主要調(diào)節(jié)因子,AMPK在營養(yǎng)應(yīng)激下協(xié)調(diào)了一組細胞反應(yīng)。AMPK的激活可以通過誘導(dǎo)脂質(zhì)化轉(zhuǎn)錄因子PPARγ的表達和抑制脂質(zhì)化轉(zhuǎn)錄因子ADD1/SREBP1c的表達將合成代謝途徑轉(zhuǎn)換為分解代謝途徑。在這里,我們發(fā)現(xiàn)LFE處理引起PPARγ及其下游靶點CPT1和ACO的誘導(dǎo),以及ADD1/SREBP1c及其靶點FAS、ACC1和SCD1的減少(圖3)。考慮到LFE對AMPK激活的刺激作用,LFE可能通過激活A(yù)MPK調(diào)控關(guān)鍵代謝調(diào)節(jié)因子PPARγ和ADD1/SREBP1c的表達。
LFE抑制PPARγ、C/EBPα和ADD1/SREBP1c的機制很有趣。據(jù)報道,AMPK激動劑氨基咪唑氨甲酰核糖核苷酸(AICAR)通過下調(diào)PPARγ、C/EBPα和ADD1/SREBP1c抑制脂肪細胞分化,提示LFE在成熟脂肪細胞中通過激活A(yù)MPK間接抑制這些轉(zhuǎn)錄因子的表達。也稱,AICAR誘發(fā)KLF2表達阻遏PPARγ基因的激活,使小鼠胚胎干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合成受到抑制,隨著這一事實AMPK作為上游的正調(diào)節(jié)劑調(diào)控p38 MAPK和38 MAPK通過磷酸化PPARγ來抑制其轉(zhuǎn)錄活動。這些報道表明IFE誘導(dǎo)的AMPK激活和AMPK介導(dǎo)的PPARγ轉(zhuǎn)錄活性抑制之間可能存在聯(lián)系。
肥胖個體血中高水平的瘦素分別通過作用于胰腺和肝臟引起2型糖尿病和肝脂肪變性的糖耐量。另一方面,脂聯(lián)素(adiponectin)被認為在抑制2型糖尿病和肥胖方面發(fā)揮作用。LFE治療HFD誘導(dǎo)的肥胖模型,不僅能阻斷肥胖,還能恢復(fù)正常血脂因子瘦素、抵抗素、脂聯(lián)素及甘油三酯、葡萄糖水平(圖6),提示LFE對其他代謝性疾病有有益作用。與此一致,我們還發(fā)現(xiàn)LFE顯著減輕了HFD小鼠的脂肪肝癥狀(數(shù)據(jù)未顯示)。有趣的是,LFE已經(jīng)被證明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眾所周知,慢性疾病如代謝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與氧化應(yīng)激和炎癥有關(guān),LFE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及其抗肥胖作用可能進一步有助于改變代謝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和肝臟脂肪變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首次顯示了零陵香的抗肥胖作用。LFE能有效阻斷體外脂肪生成和脂肪生成,并能有效阻斷HFD誘導(dǎo)的肥胖模型中全體和脂肪組織的增重。LFE作用的機制至少部分涉及AMPK的激活和PPARγ和C/EBPα的抑制。雖然LFE的確切作用機制和活性成分還有待進一步闡明,但LFE為肥胖和其他代謝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潛力。
參考文獻
[1] Li, H., Hao, Z., Wang, X., Huang, L., & Li, J. (2009).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extracts and fractions from Lysimachia foenum-graecum Hance.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00 2, 970-4.DOI:10.1016/j.biortech.2008. 07.021
[2] Chartarrayawadee, Widsanusan, Charoensin, Phattaraporn, Saenma, Juthaporn, Rin, Thearum, Khamai, Phichaya, Nasomjai, Pitak and On Too, Chee. "Green synthesis and stabiliz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using Lysimachia foenum-graecum Hance extract and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Green Processing and Synthesis, vol. 9, no. 1, 2020, pp. 107-118. https://doi.org/10.1515/gps-2020-0012
[3] Xiang-Ri Li, Zhi-Meng Li, Shu-Shan Du, Gang-Li Wang & Rui-Chao Lin (2009). Two triterpenes from Lysimachia foenum-graecum,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11:2, 128-131, DOI: 10.1080/10286020802573859
[4] Xiang-Ri Li, Zhi-Meng Li & Rui-Chao Lin (2009). Two new triterpenes from Lysimachia foenum-graecum,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11:6, 529-533, DOI: 10.1080/10286020902930884
[5] Xiang-Ri Li, Bin Xin, Gang-Li Wang, Zhong Dai & Rui-Chao Lin (2010). Two new triterpenes from Lysimachia foenum-graecum,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12:3, 204-208, DOI: 10.1080/10286020903523258
[6] Yun-HengShen, Zhi-Ying Weng , Qin-Shi Zhao, Yue-Qin Zeng, José-Luis Ríos, Wei-Lie Xiao,Gang Xu, Han-Dong Sun. Five New Triterpene Glycosides from Lysimachia foenum-graecumand Evaluation of their Effect on the 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zing Enzyme. PlantaMed 2005; 71(8): 770-775. DOI: 10.1055/s-2005-871289
[7] Seo, J., Choe, S., Jeong, H. et al. Anti-obesity effects of Lysimachia foenum-graecum characterized by decreased adipogenesis and regulated lipid metabolism. Exp Mol Med 43, 205–215 (2011). https://doi.org/10.3858/emm.2011.43.4.025